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北美校友峰会王开元校友演讲全文

Blog post description.

活动纪实 EVENT BLOG

5/30/20221 min read

2022年5月29日,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北美校友峰会顺利召开。会上,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,大学论坛执行董事,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基金会董事会成员,王开元校友发表演讲,为我们讲述了他的东大故事,人生感悟。以下是王开元校友的演讲全文。

尊敬的各位校友、尊敬的母校領導:大家好!

校友會安排我在黃校長致詞后第一個演講是為了拋磚引玉。我深知,講者未必真有料,但是,聽者中一定藏虎臥豹!

昭洋會長要求我“回憶東大故事、分享成功經驗”,希望我“能結合校慶,給年輕校友們一些人生寄語和啓示”。

我可能會部分地令會長失望,因為我不是一個成功者,我只是一位年屆六十卻依然在哈佛“偷藝”的學生。

1980 年我進南京工學院也即現在的東南大學的前身讀書時,正值祖國大陸擺脫“文革”陰影,走向改革開放。那時,每個人都懷揣希望,整個社會朝氣蓬勃!我當時曾寫下這樣的詩句:

“讓我們點燃自己的血液,把生命燒個熱氣騰騰!”

我對母校的回憶,總是和一些具體的人物相聯系:

與我交往最久、聯系最多的老師是沈其工教授。他曾蒙冤入獄,給我們授課時已經年愈五十,目光炯炯,短發整齊,板書漂亮,邏輯清晰;一雙白手套可能是為了掩蓋手上的疤痕,我卻怎麼看都像是樂團指揮!有趣的是課間休息時,他會拿出一罐煉乳,一顆小鐵釘,一把小鐵錘,在罐頭上面扎兩個洞,吮吸得精精有味!他曾想納我為徒,無奈我覺得“小湖景美留人難,大海潮奔邀我游。”他不僅沒有生氣,而是一直用期冀的目光托舉著我,四十年支持鼓勵,直到今年二月以九十三歲高齡谢世。我覺得他慈祥的目光依然從天上望下來,照拂著我。對我而言,沈老師就是母校。

另一位讓我難忘的是班主任楊志平老師。雖然我是穿著補丁衣裳進的大學, 卻依然被同學們選為班長。在一年級評選先進班級時,各班班長要上台做本班的工作總結。楊老師要求我脫稿演講,我硬著頭皮照辦了,效果很好,我班拿到了先進班級。我大受鼓舞,從此不再照本宣科!楊老師的嚴格訓練使我終身受用,對我而言,楊老師就是母校!

南工給我最大的饋贈,不是關于電力系統的知識,而是我的一大幫同學!我與他們當中的許多人結下了終生的情誼。當初我從機關下海,身無分文;后來自己創業,四處舉債。無私幫助過我的,除了妹夫、合作伙伴,就都是大學的同班同學!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。對我而言,他們就是母校。

2014年,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举办郭秉文教育思想研讨会,纪念这位一百年前第一个在哥大拿到教育学博士的中国人,胡适的师兄,东南大学的创始人。韋鈺老校長率領母校代表團參會,她做開篇主題演講,我受主辦方邀請做最後的演講。那一天,母校的光芒照進了紐約哥大。

畢業三十周年時,我們3180兩個班的同學集資在母校設立了“3180 誠信奬助學基金”,并在老動力樓前的花園里樹起了石碑“莫負石”紀念。迄今为止,这只基金已经发放八年。我在當時演講中提出了一個問題:誰的大學?

今天,在北美,我們線上集會,慶祝母校120週年。說明毋校是超越朝代更迭的,校友是跨越國界的。我們慶祝的一定是我們的大學,大學是校友的大學,大學的邊界在校友,大學的影響力也在校友;這也是為什麼我對母校的回憶都與上述鮮活的校友有关。但同時,過去的大學也都是有物理存在的(以後可不一定),我們的母校的根就扎在南京六朝松所在的那塊土地上面,盡管母校曾經嫁了多屆政府,也改過多次名字,但是母校的魂魄是凝聚在六朝松上的,它是古老的,又是常青的。

過去的南京工學院,是工程師的搖籃;今天的東南大學,應該成為創新者的搖籃。我們追溯至1902年的三江学堂就是清朝政府创新办学的产物。文化可以分东西,文明只分先进和落后。当年创办人“嚼得菜根,做得大事“的大事,就是指推动文明进步的事业。因此,母校不仅要培养科技创新者,也要培养文化创新者、社会创新者,甚至,要培养制度创新者。毕竟,影响人类最深远的发明是国家制度。

作为工程师和一般人才,我们德才兼备就好了。但是,作为创新者,我们还要德识兼备,识大势、识大局、识方向。而“德”就是校训“止于至善”,就是追求真理,循道而行。为此,我们不要给自己设限,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,但是我们的潜力也超过自己的预期,从平凡到伟大就三个词:信念、勇气和坚持。

读读历史,我们就不会被时局迷住双眼,从而坚定信念;常温逻辑,我们就不会在驴头不对马嘴的争辩中浪费时间,从而坚定向前。勇气,不仅指面对困难,也指面对强权,更是对自己的刮骨療伤!

最后,让我以朗费罗《人生颂》里的诗句结束我的演讲:

”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,不是享乐,也不是受苦,而是行动;在每个明天,都超越今天,跨出新步。”

谢谢大家!